关注闲暇,送给中学生美丽时空

  常听一些中学生说:在学校里,我天天盼望着假期到来。可真要放了假,又不知道可做什么事?还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我真觉得无聊。无聊极了,就想上网。一个假期下来,我不想上网都不行了……”多出的闲暇,学生常常不知道怎样打发。没有引导,闲暇就会让中学生滋生许多不良习惯。
  闲暇即空闲,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闲暇不等于课余课余是课堂的延伸,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课余的活动发生在校园内,而且多数是在教师指导下发生的。而闲暇则不同,闲暇时的学生不在校内,闲暇时学生已做完了所有的家庭作业,没有多大约束甚至完全没有来自师长的约束,他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可做事也可不做事,这样的时间才算得上闲暇。一个学生中学阶段到底有多少闲暇?有人曾粗略地估算过,由于法定假日的增多加上固有的寒暑假,一个中学生一年差不多有160天闲暇,按每天8小时计算,6年竟达到7680小时。7680小时就是7680小时学生个体活动空间。这7680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也是释放、开发学生主体潜能的良好时机。但是这个释放、开发是正、负向的,它可以向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消极的、萎缩的、病态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学生的闲暇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机,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许多中学生面对如此富余的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沉溺网吧、贪迷电视,令家长十分担忧,因此,引导中学生合理度过闲暇生活十分必要。
  那么,应该怎样加强对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呢?
  一、提高认识:闲暇是一种教育时机。
  闲暇应是一种教育时机,也因此会成为教育方式。首先,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渴望过闲暇生活、自由生活的心理是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中学生的闲暇生活不同于成人,它不是在酒馆里度过,不是在保龄球馆里度过,不是在打牌搓麻将中度过,不是在超级商店不厌其烦的商品选购中度过,它是中学生在成长中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我空间而自我选择来的独立时空,这个空间常常回避成人的参与,它也更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因为不论是初中生,还是临近毕业的高中生,其心理表现是不稳定的,其发展是多向的。因此 ,必要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引导可以由家长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完成,但最好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其次,从学校教育规律来看,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其生活学习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校外。如果说学生在学校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那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也需要有个实践的机会。这个实践的机会也只能是在校外。第三,从终身教育角度看,这些知识能力是不够的。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在校外学习充电来获得。闲暇让生命积蓄能量,同时还能不断激发中学生创新的灵感。如此看来,加强对中学生闲暇时间的引导,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终身学生能力有多么重要。
  二、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恰用引导形式。
  成功的教育常常不是由哪一方面独立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完成。对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也是如此。这个引导需要三方配合,形成网络,共同完成。
  时机一:学校(课堂)  引导形式:教师指导。由于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团队辅导员理应承担正面指导任务,因此引导中学生合理度过闲暇的第一个时机也理应在学校,在班会课和团队会上,在节假日到来之前。这些会议直接、正面、全方位影响了学生,它指导(而不是规定)学生在节日、假日、双休日应做些什么事,不该做些什么事,这些指导应是向善的、启智的、审美的,也是舒展性灵的。有一项调查表明,班主任或团队辅导教师在节假日之前的这些安排是很有效的,绝大多数学生因为信任自己的班主任或是敬畏自己的班主任而去实践老师的指导,他的实践既是自由闲适的,又是十分充实的。教师的威信越高,这种指导作用越大,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里,根据他的可亲可敬的老师的指导(不是规定),轻松自由地又带着明确目标地去实践,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朝向积极、健康、向上。因此,教师要竭力营造一汪淋浴心灵的文化与自然的深潭,让学生沉醉其间,使学生神清气爽,让学生有可能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发奋图强,乐而忘忧。
  时机二:家庭(聚会)  引导形式:父母影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人身处干部家庭,有人身处知识分子家庭,有人身处工人家庭,有人身处农民家庭……这些不同的家庭呈现出不同的聚会氛围,干部家庭的干练、果决、严肃,知识分子家庭的书卷气息、严谨作风、科学精神,工人家庭的勤劳坚忍,农民家庭的朴实厚道,军人家庭的勇敢热忱等等,这些不同的特点对孩子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理诱导。闲暇时,作为主体的学生就有自觉开发、释放出倾向于父母的事业和人格魅力的尝试。这些尝试正是智慧与创新能力产生的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运用家庭氛围或精神风貌影响学生,规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闲暇时光。周末孩子回到家中,家长营造一种温暖、热情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亲情;寒暑假时,家长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心理放松;或者努力表现出一种勤奋、严谨、为事业执着进取的精神风貌,影响感染自己的孩子。父母也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夸美纽斯把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教育称为母育学校,因为孩子常常更多的也首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家庭的美好、事业的艰辛、追求的执着。所以家长不能放任孩子的任何空闲,要积极发挥家庭环境、家长人格力量等因素的作用,给孩子施加积极影响。
  时机三:媒体(宣传)  引导形式:社会规范。闲暇看电视或出门是很正常的事。田野、集市、商场、工厂、娱乐场所、体育场馆等是中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让学生到什么地方去,让学生看什么,让学生做什么,这些就是社会可以对中学生闲暇生活进行规范的地方,是社会可大做文章的地方。因此,节假日之前的宣传,应是社会规范中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时机。社会规范主要是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来完成。如向学生介绍假期读物、安排适合于中学生欣赏的长篇连播、连续剧周末放送、假日影院、辩论回放、先进事迹介绍等。对学生的外出活动也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形式引导:假期到哪里去旅游、假期体育锻炼注意哪些事项等。另外,社会规范还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一个管理规范的生活小区或自然村可以通过宣传标语、警示牌、文化及法规宣传栏(申奥及奥运知识专栏、计划生育条例、安全文明小区标准等)、公告栏(如小区各户用电、用水及电价公告、卫生费收缴状况公告)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认同并最终形成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另外,社区还可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帮助学生消遣闲暇,使学生的文体兴趣和能力在参与或观赏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度过闲暇:几种美丽的浪漫。
  尽管对中学生闲暇生活引导有三个时机三种形式,但在中学生闲暇生活引导上,承担主要任务的还应当是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明确中学生度过闲暇的几种常见美丽和浪漫的形式。
  1、宁静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一定要指导。教师可尽可能给学生多开列书单,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包括电子刊物)广泛涉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通过读好书,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培养健康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严谨、专注、求实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读哪些书?读中外文学名著,培养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读历史著作,以史为鉴,明辨是非。读科学著作和名人传记,增长探求自然奥秘的本领,触摸科学伟人和文化名人的脉搏。读时尚杂志,参与社会发展,感受文明气息。读中学生报刊,倾听名师教诲。读不完的好书,是人生的一道道美餐,自己品尝可以,但有老师的点拨,更能品出书中真昧。有着宁静阅读和深刻思考的人生,本身就是美丽浪漫的人生。
  2、从容的玩耍和悠闲的漫步……
  当然,阅读以后,还要研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猎取知识的智慧,更需要教给学生行知合一的实践智慧,教给学生创造的智慧。这就必然要研究。可以让学生带着研究的课题走进生活。闲暇,正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大好时机。
  到户外走走、看看,是为了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这是创造的基石。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评价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是创造的条件。因此,每到闲暇来临,班主任及团队指导教师要做充分指导,即告诉学生到哪里去,看什么。那么,应该到哪里去,应该看什么呢?到街区去,到工厂去,到山川去,到田野去,看城市文化艺术,看劳动创造,看山川自然美景,看乡野风情;到市场去,到商城去,看看丰富的物质文明;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未来,了解自然规律,了解苍穹奥秘;到电影院去,认真地观赏几部中外名片。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关键是在学生们走出户外前,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使他们既放眼世界,又不迷失自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教育应体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应该让学生活得更舒服些。
  3、快乐的锻练和趣味的游戏……
  闲暇锻炼是中学生最乐意做的事。闲暇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恢复疲劳,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每天有规律的晨跑、晨操,有规律的体能训练,适当的体力劳动,不受场地制约的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学校应指导学生不能把时间完全锻炼上,锻炼失度,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很容易玩物丧志。另外,家长还应经常抽时间带孩子玩耍,与孩子做趣味游戏,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交流感情也交流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和判断力。
  关注中学生闲暇生活是一个新的课题,加强研究,摸索方法,是指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需要,也是帮助中学生积极实践、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需要,更是培养中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机。
  关注闲暇,给中学生一个个美丽时空……                    (德育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