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我是高二十二班的秦艺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环境地图带来的思考》。

首先什么是环境地图?资料上显示的定义为环境地图是用世界统一的把那些对环境有益的场所以及希望尽快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场所并用相关文字符号标注在地图上。而我的理解是,制作一幅环境地图之前我们要明确自己将要绘制的主体,接着经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好数据之后,再绘制出选择的主体地图并配上文字介绍调查数据,以及图片等资料,通过制作一份环境地图,我们心中被唤起的环保意识,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通过上学年我和我的小伙伴制作环境地图《浣花流韵》,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早在制作之前,沈老师便告诉我们,我们即将完成的是一个团队的任务,而不是一个人的成果。在小组中,谁负责排版,谁负责画图,谁负责收集整理,谁负责组织协调,谁负责书写内容,都要有着明确的分工。可以说,没有一个小组默契的配合是无法得到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的。然而这并不代表大家就是各行其是,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需要每个成员的参与。就像有一次,我们为了让“调查心得”这一板块更加醒目,一个组员提出“要不我们用浅的颜色轻轻刷点底色突出一下这个板块?”这是立即有人说“这个方法不错”但又有组员说“你说这个地方加什么颜色合适?无论什么颜色都是怪怪的,突出了还不如不突出的好”后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加上鹅毛黄,得到的效果就像那位当初本来反对的同学说的那样“看上去也还将就,一下就区分开了,也不算岔眼。”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我相信在她心中是很赞同我们的决定的。就像这样的一次次的思维碰撞,才得到最终的成果。

作为一个团队,当然避免不了出错的时候,就像在绘制标题时,我一个不小心把上色未干的颜料弄花了,大家知道,标题是整幅画作的眼睛,这下我把眼睛弄花了怎么是好?心里一阵慌乱,其他成员却立马安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同色系的花瓣”“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深点的颜色来盖住”“要我说啊,这才叫特色……”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其实知道他们心中也和我一样的担心,却都表现出小事一桩的样子,宽容我的过错。如上总总,正是因为大家的相互包容,出现问题后着手解决而不是埋怨,才将我们的作品不断完善,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参与了这个活动后,我发现只有在明确了目标后不断地向目标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其实最后成品的效果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也许中途我们都会有放弃的想法,然而每当看到其他组员们都尽心尽力,自己也为之前的消极想法感到惭愧,然后再全身心的投入。在绘制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以得到最高奖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哪怕一个小小的图标的设计,一朵填补空白的小花,我们都会严谨的对待。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也是如此,对于每一个学习科目,每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应努力做到最好。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一步一步逼近目标最终实现它。

在对我们小组所选的浣花溪考察后,对于成都生态环境我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现代城市茫茫的钢筋沙漠中,人们迫切需要越来越多像浣花溪公园这样的绿洲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哺育我们的源泉,在我们不断地向自然索取时,更应想到自己能够为环境做出了什么。

以上便是我受到的启发,希望同学们今后可以更多更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地图制作的活动中来,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自觉的维护我们的生态家园,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