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的眼睛,瘦瘦的身体,整齐扎在脑后的长长的麻花辫,当这个身穿白色羽绒服的名叫罗晶的女孩坐着轮椅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她已经获得过无数的荣誉,14年的校三好学生、高三被评为市十佳学生,同时也是树德中学的“树德之星”、所在班高三·十三班的“精神领袖”……几天前,18岁的她收到了来自美国排名前100位的某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获得远赴大洋彼岸学习心理学的机会。

  这位从4岁起就被确诊为脊髓炎、高位截瘫的女孩,昨日在母校树德中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她眯起细长的眼睛,谈吐清晰地告诉记者她最大的心愿是“到美国学习心理学,回来后帮助跟她一样的残疾人”时,所有的人都被这个自信、乐观的女孩征服了。

爱笑女生·经历

  香港归来 全班同学为她鼓掌

  优秀女生:高分考入树德中学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罗晶每年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无论是在人北小学,还是在青羊实验中学,罗晶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时,她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三名。高中时更是以高出重点线(480分)67分的好成绩考入名校树德中学。在高中时,她的成绩依然是班级前十、年级前一百名。高二时,全班同学一致通过,选她当班上的学习委员。

  在罗晶眼中,她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什么不同,她喜欢看小说、上网、打游戏,托尔斯泰的小说是她的最爱。从小被送到少年宫学习的她,还获得了钢琴、电子琴十级证书。

  坚强女孩:吃的药要按吨数算

  在采访中,罗晶一直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时而微笑面对镜头,时而认真思考,完全没有倦意。记者后来从班主任罗老师那里知道,罗晶背上背着一块重达两三斤的钢板,是个矫形支架防止脊柱弯曲。这一背就是14年。“就像今天你们看见的这样,她历来都是轻松自如。”对自己坚强的学生,罗老师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女儿吃的药要按吨数算”,罗爸爸告诉记者,“一年四季喝中药,每天几大碗,对成年人来说都很痛苦,别说小孩子了。”然而罗晶却从不叫苦。即使住到医院里,她也是带着厚厚的教科书,自己学习。

  自信女孩:全班的“精神领袖”

  文静而瘦弱,稚嫩的脸上闪现着理智的光彩,言谈中透露着自信和开朗。学习中,“她是我们班的精神领袖。”同班同学这样评价她。

  高一时,自信的罗晶主动申请担任文娱委员,学校组织合唱比赛,她发挥自己的特长担任钢琴伴奏。昨日,推着罗晶的同班同学唐明瀚回忆初次见到罗晶时的情形说:“刚开始觉得她可能不开朗,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自信,成绩很好,是班上同学的榜样。”

  当罗晶参加完SAT,从香港回到学校时,全班同学自发地为这位自强不息的女孩鼓掌喝彩。

 爱笑女生·梦想

  出国留学 只为完成心愿

  她的追求:用心理学帮助残疾人

  “我成长在一个有着正常环境的家庭,然而有很多残疾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得不如意,我希望能学到心理学专业知识,用自己的经历给他们一些帮助。”今年1月,罗晶在妈妈的陪伴下到我国香港参加了SAT考试(美国高考),并取得了1840分的高分,SAT满分为2400分。之后,罗晶选报了美国排名前100位的7所高校,而她则无一例外地选了心理学专业。

  不过,“参加国内高考也是她的心愿”,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手握美国名校入场券的罗晶仍然和所有高三学生一样,复习、上晚自习……

  “如果你同时被国内和美国的高校录取,你会选择哪里呢?”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她认真地回答:“我还是倾向于出国,因为国外的心理学比较发达。”

  罗晶还告诉记者,这次申请出国让她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美国大学的公平。在自述栏里面,她向每所学校都如实地写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每所大学的反应都令她感到欣喜,“美国大学对所有的考生都是平等地对待,不论你是否残疾。”

  班主任:希望她成为优雅的人

  提起罗晶,班主任罗宇老师十分欣慰,“她最大的优点就是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很爱笑。”罗老师更欣赏她乐观的心态,“她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特殊人看待,从来没有负面的心态。”对自己的学生,罗老师真切地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像张海迪一样优雅的人。

  对罗晶来说,能够从小学到高中都顺利地成长,学校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从小学开始,学校考虑到她行动不便,专门把她所在班的教室调到一楼。这个“传统”也被树德中学继承。

  在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自发地帮她推过轮椅。高一的计算机课在四楼上,每逢上课时,同学们就三五个一组抬着轮椅把她从一楼送到四楼,下课后,又连人带轮椅抬下来。

 爱笑女生·背后

  风雨无阻 母亲14年载女上学

  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像正常人一样求学,在正常人的世界中参与竞争。罗晶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要感谢在她成长中一位重要的人——妈妈。

  “她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班主任罗老师一提起罗晶的母亲就不吝赞美之辞。从女儿4岁患病时,罗晶的妈妈就毅然辞去了工作,照顾女儿。现在罗晶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和奶奶,下面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弟弟,经济全靠爸爸一个人,而一切琐碎的事情当然是妈妈包办了。弟弟还小的时候,妈妈既要接送弟弟上学,又要接送罗晶,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女儿早上6时起床,做妈妈的5时就悄悄地起了床,为孩子料理早饭。

  罗晶家住万福桥。上小学时,妈妈把年幼的她背在背上,骑着老式的自行车,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接送她上学放学。后来有了电动自行车,就用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这一接送就是14年。在树德中学,罗妈妈有着骑车自由进出校门的“特权”。每天,她都把女儿直接送到教学楼前,女儿的同学接力把罗晶推进教室。放学后,又这样把女儿领回家。

  “高中三年,没有迟到过一次!”班主任把罗妈妈的艰辛全看在眼里,“她的母亲是个穿着和谈吐都非常高雅的人,40多岁的人了,已经患有高血压,还这样无私地照顾女儿,让人感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最感谢的人就是妈妈!”罗晶动情地告诉记者。谈到对父母的回报,她的回答很朴实:“不给他们增添负担,尽子女的能力,能给他们什么就是什么……”

  快评

  折翅的天使一样能凌空翱翔

  周明华

  罗晶招牌式的微笑很感人,罗晶娇柔而秀丽的外表后面有一颗坚韧的心。4岁就被确诊为脊髓炎、高位截瘫,她从此迈上了轮椅生涯,从此那块重约两三斤的矫形支架便被她背在瘦弱的后背上,一背就是漫漫14年风雨兼程……人生不期的这次转折,这一切的一切,均未能压垮这名十多岁孩子的柔嫩双肩,均未能看到14年艰辛奔波与顽强拼搏的苦楚在罗晶明净如水的眼眸中留下伤痕。

  罗晶被同学奉为“精神领袖”不是偶然的,因为她用自己的坚定方式抒写人生,用自己的乐观感染他人,用自己的意志给予他人力量,用自己身上的光芒去照亮别人。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一个几岁的女童长大成一个18岁的姑娘,罗晶没有沉沦和沮丧,她凭借着母亲和轮椅搭就的那双隐形翅膀,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斗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活考验,始终不弃地对美好未来充满着必胜信心。

  哈尔西说过:“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生原本就是公平的,对那些不畏困难恒久付出的人来说,命运便会对他格外垂青。罗晶没有把自己“失去”双腿看成是一种绝望,没有将自己不能像其他少女那样去又蹦又跳看成是一份失落,而是把这一切看得很自然,把它看作是过去,而紧紧把握的是自己的未来。

  另外,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只要家庭社会多多献出爱心,只要对每一个身有残疾的患者给予鼓励和帮助,任何折翅的天使也会凌空翱翔。有高血压疾病的罗晶之母,14年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罗晶从无怨言,播种到罗晶心田里的是“亲爱与激励”;罗晶的同学都爱帮助她,这是一股爱心涌动的“社会之泉”。

  2006年,残疾的宁夏考生陈琰遭到国内8家高校,甚至是著名大学的断然拒绝,渴望上大学的他和父亲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与罗晶的“幸运之路”比较起来,我们国内的某些大学是不是也该汇入这股“社会之泉”中,用爱心与良心去关怀这些考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