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十八岁,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给当时最有名的少年杂志投稿。一个月后,收到了退稿信,主编亲自给我写了几行字:“你很有潜力,但还不够成熟啊!”“不够成熟”这几个字,让我耿耿于怀很久。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啊,章回体的结构,不说是比肩《红楼梦》,也可谓紧随其后;小说中描写的少年男女的情感,不说是惊天动地,也可谓荡气回肠。——现在想想,的确有些好笑,在一个最青涩的年龄,却以为自己掌握了全世界的真理。

十八岁,我常为自己的外形自惭形秽,埋怨爹妈没能给我一个好皮囊。我也常怀疑自己是不是生错了时代,像我这样渴望有所作为的、“三观”超正的热血青年,最好能活跃在“五四”运动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八岁,爸爸妈妈工作不是很顺利。我爸在离家三十公里外的县城打工,辗转了好几家餐馆,都不是特别如意。小时候我总以为父亲就是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那时候才发现,这棵树也有被暴风雨刮倒的一天,我无法永远被他庇护在羽翼下,我必须得,学着自己长大。

十八岁,也有学到绝望的时候,怀疑自己智商有问题。有时候我会从家里出发,沿着嘉陵江边一直走,走到西山脚下,路的尽头。我还会整晚整晚地抄书抄杂志,有一个冬天的晚上,我抄睡着了,醒来时裤子已经被烤火器烧了一个大洞,留下了一个伤疤。

十八岁,我的烦恼和愁绪,和你们一样。我希望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但却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我读了很多书,却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我总是急于去批判这个世界,虽然我也知道,那其实不好。

十八岁,开始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从来都没有过主角光环,无法得到上苍的保护和庇佑,只有自己努力。求人,不如求己。

然而我仍然对那个十八岁充满了感激。

我感激自己的青涩与不成熟,十八岁时曾犯过的错、做过的蠢事、遭遇的失败,都在提醒我:你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刚刚过去的“三诊”考试中,你们读了一篇小说,《移交》。故事中年轻的德根老师得到了一个离休教师埃尔维特小姐留下的铁盒,铁盒里装满了学生们咒骂埃尔维特的纸条。德根老师想,这,就是教育的基石。人生,不也一样吗?总有一天,你要在沮丧、失落、难堪、屈辱、愤恨的垃圾堆中站起来,走出一条新的人生路。你遭遇过的挫折、失败,都是人生的基石。

我感激自己曾经那么努力。十八岁留下的好习惯,至今都在帮助我。我爱整洁,喜欢收纳;我重计划,做事从不拖沓;我勤奋,虽然不总是能做到最好,但从来不会把事情搞砸。我常跟学生说,如果你们在高三经历了炼狱一样的生活,那就对了,三年的树德生活能留给你什么呢?也许,自信与从容最重要。当你以后遇到困难和障碍时,你会想到,高中那么艰苦,我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是我不敢面对、不能克服的呢?

我还感激自己的自省与清醒。高三毕业时,我的几个发小,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九寨沟毕业旅行,那时候去九寨沟,火车加大巴,路上都要3天。我是个胆小的人,犹豫了半天,还是拒绝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我常常反省自己,读过万卷书,却没有行过万里路,那我所做的一切,会不会都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呢?对于一个在学校里读了十二年书的孩子来说,社会这本大书,才刚刚在她面前翻开。十八岁,只是年龄上的成人,距离心理上的成人,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非常欣赏孔子的那句话:“三十而立”,它的内涵可以解读为:“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在我看来,这就是是孔子的“成人宣言”。孔子再一次用这句话证明了他的伟大,他明白自身的局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三十岁前,都没有真正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在摸索中前行。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平凡如你我呢?

十八岁,人生中第一次献血。当我拿到那张红色的献血证,一个面包一袋牛奶时,我突然觉得,成熟,并不是这个世界总围绕着你转,而是你都为世界做了什么。

十八岁,我在“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后加了一个词:“十八岁的‘旱季’”,我像海绵一样学习着、思考着,渴望着更丰盈而充实的自己。

十八岁,我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我更加虚怀若谷。在那些伟大的、不朽的心灵面前,我懂得了谦卑,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十八岁,我最喜欢的诗人是席慕蓉,我想把她的几句诗跟大家分享:

生命原是要

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

世界仍然是一个

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

天这样蓝

树这样绿

生活原来可以

这样的安宁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