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讯:

  关注成都小班化教学试点(下)

  小班化教学从今年开始“小批量”试点,学校由过去动辄五六十人的“大班”变成了三四十人的“小班”,不仅学生觉得“教室变‘宽’了”,老师们也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带来的新变化。近日,记者在城乡的高中、初中和小学采访,到处都听到师生称赞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学校评:是教育形态的改变

  大有巷小学是我市最早试点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其首批“小班”毕业生今年已经上初二了。该校校长谢蓉燕说,小班化教学并非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减少,而是一种教育形态的改变,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不同,它要求老师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学生平等交流。

  据悉,该校根据小班化的实际,还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在“科学”课中增加了活动内容,“由于是小班,人数少,方便老师个别指导学生动手”;英语课也有了“细分”:口语、活动、视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说:老师更爱我了

  大有巷小学去年“回归”公办后一度放弃了小班,但按标准班设置的45人班却受到了家长们的诟病。今年新学期,该校将45人班拆分成了两个小班,不仅家长高兴了,孩子也回家告诉家长“老师更爱我了!”在23个人的班上,老师总是亲切地称呼孩子的昵称,并经常“一对一”地辅导学生,难怪孩子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大有巷小学在教学方面的变化明显,该校数学教师廖腊梅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题海战术”没有了,“学生少了,教师花在教研上的时间就多了,对每个学生也有了足够的关注。”

  谢蓉燕认为,小班的教育体现了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展示。“小班里没有特别差的孩子,学习水平很平均,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很高。”

  教师夸:能更关注学生了

  温江参与试点的万春实验学校的老师对小班化也赞不绝口:“多一个学生,每天就要多改一份作业,看一遍,写几句评语就要好几分钟,我们每天上下班像打仗一样紧张,忙得根本没时间钻研业务。”学生人数减少了,老师就不用花大量时间去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就能更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熊维壮和叶世明老师说,原来在外地教的班最多的有90多人,想做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抓两头带中间”,人数最多的“中间”往往被忽视了。小班化后,“作业不仅可以全批全改,还可以叫学生来当面批改”。

  延伸

  人手紧教室缺成瓶颈

  按照相关政策,城区小学学生与教师的比例约为22∶1,这使得许多试点小班化教学的学校都感到教师配备有些紧张。熊维壮老师说,“一般学校一个班七八十人,教师配备上宽裕些,我们只能通过采取外聘教师等办法来解决。”学校教室也影响到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原来一个教室五六十人,小班化就要分成两个班,教室需求也随之增加一倍。熊维壮还认为,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备课应针对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教育界普遍认为,小班是教育资源满足需求后的发展趋势,接受小班教育的孩子普遍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据悉,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小班化教学已经在逐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