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庄

                                          高二1班叶琳

1周庄,江南水乡。

  周庄,凭借着陈逸飞先生名画《故乡的回忆》而被人们逐渐熟知。如今的周庄,早已不是当时两座桥一条河带几艘小船的那般简单,而正在逐步被打造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旅游小镇。

 

2周庄,江南水乡!

 我们先去的是周庄的张厅和沈厅。我们沿着中轴线走,跨过一个又一个门槛,绕过一个又一个屏风,站在外面,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面竟然有这样深的景观。在沈厅后花园里,小河悄悄的从院里经过,导游说这是有钱人家运货的通路,感觉沈厅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显赫而与周围人家隔绝。穷也好,富也好,共饮一路水,都是一家人。导游介绍了江南首富沈从文的坎坷经历,那不过是世事难料,虽为如 此显赫的沈厅主人,其实也是一代凡人,最终被皇帝压榨后,淡淡地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坐在蓝顶游船上听舟子给我们唱民歌,摇过一座座的小桥,在桥洞里窥探那一方屋檐的轮廓,意味无穷。四周是缓缓而过的小楼房,这是属于水乡的独特建筑风格,没有过分的外部装修,倒是这一种淡然的灰粉色墙壁和褐色屋顶,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几百年前的人们的生活就是一天天的在阳光里推开这扇秀气的窗,而日落悄悄的熄灯关上,周而复始,直到今天。

 自由活动时我们拐过一个又一个角,偶遇一方又一方的倾城日光。随便进了一家檐角小店,正在精挑纪念品时,突然看见老板正一手执毛笔,一手执扇,淡淡地勾勒出一幅水乡的四季图。老板努力地向我们吆喝,这把扇子上的画得了一等奖,那套风景画上有陈逸飞的提名。

 周庄的夜景跟前几日去的外滩夜景截然不同。没有过分的灯火喧嚣,倒是左右两岸的的红灯笼十分显眼,悠悠然然地倒影在水面上,拉得很长,随着船的驶过摇摇晃晃。

 

3周庄,江南水乡?

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江南水乡》,把周庄的温婉优柔写得淋漓尽致。

“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驳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我们的船挤入这种热闹中,舒舒缓缓地往前走。”

我曾想就带着像余先生那样的心情进入周庄,但是其实周庄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如今已经没有当地人的船在水面上遨游,取而代之的是一艘艘来来往往的客人租的观光船。一艘接着一艘,按照整整齐齐的路线划过,蓝顶的游船已经没有了水乡的韵味。我急切地一艘艘查看,渴望看到一艘是本地人用的船,但是很失望。“小桥流水”是有,但是“人家”不见了,只有一家家吆喝着的饭店,旅馆,纪念品店。

我们的舟子是一个大约五十岁的黝黑大叔。我们让他边划船边给我们唱歌,他想都不想直接说20块钱三首。这就是现在的舟子,唱歌已经不是随性而为。我真想看看昔日水乡的船夫随着小舟摇摆的快活。

沈厅、张厅,古朴的小院密密麻麻的站慢了人。很多带队的导游吆喝着自己的游客,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介绍,此起彼伏的说话声和蝉鸣,不容人的烈日,滚烫的小凳,小心翼翼地跟着别队的导游偷听介绍的散客。在喧闹拥挤中,沈万山的灵魂早就离开了。我想静下来听听沈先生的脚步声和夫人丫鬟的窃窃私语已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偶尔看到墙上的石砖岁月的纹路,还能听到四周淡淡的流水声。这样的细节,倒是没有多少人牵挂,游客全挤在导游周围,汗流浃背。

偶遇周庄的星巴克,迎合这小镇的古朴味道,立了个牌匾,用中文笨拙地写上“啡咖克巴星”。看惯了城市里星巴克英文牌匾的高傲,突然来了个中国味的星巴克,立在粉墙黛瓦之下,无比的别扭。星巴克的标志能在这古色古香的建筑里落脚,到底我们是身在江南小镇,还是都市丛林中?

 游客在这里人来人往,只有偶尔抬头看见周庄小镇没有修饰的灰色屋檐,我才能想象这里原是一个美丽的水乡。商业化太过明显,只有期待有朝一日能像陶渊明那样突然误闯桃花源,不修饰的文化,才能活生生地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