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就是一场旅行,教师就像导游,带着学生一路旅游,一路观看风景。”4月15日,manbetx电脑端 召开教学研讨会,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松林说,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非常重要,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新奇,共鸣和困惑之后,就会爱上学习。
  李松林说,学习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不是把一本书看完就等于学习了知识,也不是做一万道题就可以考上北大。学到哪些知识才叫做真正的理解呢?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学习皇帝的新装,有没有学习到诚实的价值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否理解到可以寻找到水源?”
  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认为,老师对待学生应该有“信任、宽容、激励”的态度,对老师而言,学科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位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对学生生活态度的影响。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潜能和禀赋,在教育培养和自我奋斗的共同作用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宽容,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拥有独立的生命特点和生活历程,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或快或慢地阅读世界,并向着目标前进。我们必须认可这样的不同,这是生命的本质,丰富与精彩。所以教育者需要更加包容和接纳,少一些催促,多一份等待和守望。
  激励,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它是促使每个学生勇敢,坚持,不放弃,始终坚信自己终能抵达彼岸的最大力量。
  陈东永说,多年以来,教育的改革创新收益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心未变。在人才培养的漫漫长路上,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都还缺乏百年树人的沉静与定力。如果文明拥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期望把每一个孩子都塑造成精英,而是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高中只有三年时间,学生之间的竞争都很残酷,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学生成长吗?陈东永对此解释,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对于不同水平的人,追求的方法和策略不一样。
  教育是一门艺术,蕴含着科学的规律。作为教师,应该去认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说,学生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学校和老师以牺牲学生的自由为代价,追求高的升学率,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和可塑期,即使当下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并不意味着这名学生的后劲不够。如果仅仅是因为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判断学生不努力,未免太武断了。”因此,陈东永说,教育质量的提升根本在于教师。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