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校区初中国学社开展主题活动——走进浣花溪,领略中华诗歌魅力

国学社第一次主题活动——中华诗歌的魅力

活动时间:2010111516

活动人员:初一初二国学社成员

总负责人:冯长兵主任

负责老师:孟锐老师   许康劲老师  代青老师

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

一.20101115日初一语文代青老师在学术二厅进行了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起步经典

树德中学小记者团记者:徐毓             指导老师:龙璐

有时,人是在顿悟中获得成长;有时,人是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人总是在不停成长,生命之花总是在悄然绽放。

中华诗歌发展至今已三千年,三千年的璀璨,三千年的积淀。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将一些思想融汇进一句句浓缩着圣贤智慧的诗句中,细细品味,我们会多一份思考,也会获得心灵上的一种超脱。

初中部国学社成立后,积极地宣传引发了各年级同学们的踊跃报名参与。1115,国学社迎来了第一次社团活动。在代青老师的组织下,初一初二年级近150名同学来到学术二厅接受了如何鉴赏诗歌的专题培训。老师以课件形式为我们介绍了浣花溪诗歌大道的情况,美丽的浣花故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200多米的诗歌大道上留下了从先秦到清朝300多位著名诗人的名作佳句,字字都叩人心扉,从与成都颇有渊源的杜甫讲起,再以他在蜀中创作的《春夜喜雨》为例,讲解如何从题目,诗人背景,注释,意象,细节等方面进行准确鉴赏诗歌,每一处都展现着古人的智慧光芒,每一处都闪烁着国学的魅力。

“学国学,学做人”,我们一定能够在树德的国学社中,走近国学,走近经典,在中学的追求道路中找回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在国学经典而将浮华的内心沉淀下来,获得心灵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

 

二.20101116孟锐老师,许康劲老师,代青老师带领初一初二国学社成员以及三十七中的同学来到浣花溪诗歌大道开展活动

 

                         踏诗歌大道,悟中华文化

    树德中学小记者团记者:陆若鸿            指导老师:龙璐

1116下午,来自于我校国学社与三十七中的四十余名同学,踏上了成都浣花溪的诗歌大道。细细品味了三千年历史的诗歌传奇,感悟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毛泽东的《念奴娇》,这些风格迥异的诗句,在脚下铺成的大理石路上延长而去,写满了仅属于中华历史的奇迹。

   同学们边看边询问着老师,“这是什么书法字体?”“这首诗完整的是不是……”“老师,这是谁的塑像?”场面热闹极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豁达豪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婉转悲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在场的同学们都齐声背诵着。

   中国三千年的诗歌精髓如今全刻在了这大理石上,这幅美丽的画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一生的宝藏,这次诗歌大道之旅更让所有同学感受到,这些诗句更应该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将自己的诗歌文化延续下去。

 

 











 

 

三十七中的同学们

三.活动后同学们的美丽篇章摘选

游廊有感

初二一班    郭永泽

浣花溪,一个幽静,淡远的地方,更是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诗歌气息。

浣花溪中,长廊之长,无不雕刻着年年代代的诗词名句。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感叹,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念之情,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嘲叹世,更有“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精忠报国。

其中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更是激人肺腑,使我感慨万分。想起曾经谭嗣同被慈禧所害,狱中竟发出如此之感。无论在哪里,他都想着为民为国,不屈于恶,并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他所组织的戊戌变法,虽未成功,但这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

一代英杰,虽亡于狱中,但其向天之笑,昆仑之胆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是我们该继续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