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学习汇报
 
-------------------------------------------------------------------------

 
       2005年11月1日—2日,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了“七城市名校校长高中新课程改革研讨会”,来自广州、天津、长春、武汉、成都、重庆、南京的代表就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校科研室主任江晓玲主任、政治组何海燕老师、物理组罗新竹老师代表树德中学参加了本次研讨,介绍了我校的国家级课题《优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进展情况。参观了南京市三所著名的中学: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大附中,并听课交流。在本次考察与研讨中,老师们体会和收获如下:
 
1.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目标从原来的单一知识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益,而课堂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建立新的质量观即“全面的、发展的、持续的有助于学生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掌握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文化成为思维文化,更多的在课堂中关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更多的在课堂中关注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劳动附加值,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能力:“捕捉、判断、重组教学信息”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等。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一大变革。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优化校本课程结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多元发展。而“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位的主要、基本问题。
3.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自身的发展需要、教师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资源、小区资源、学生自主发展需要来稳步进行。在实践中将校本课程优化后才能上升成为样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盲目热闹,一蹴而就。
4.来自七个城市的学校对课程改革都有的困惑。
(1)理论上、教材上、教学资源上、生源条件上、教师培训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上、评估系统上都存在着准备不足的问题。
(2)计划和政策的不配套,法律的不完整。
(3)高中生源扩招,教师素质的变化,新教师对名校作风的传承与发扬不够从而产生的实施课改的条件性问题。
(4)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矛盾突出。
(5)课改的外在条件与内在要求存在矛盾。现实的高考评价机制、说不清的传统观念、理不清的媒体炒作,都成为了课改的困难条件。
大家共同希望在改革中能缓解这些矛盾,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