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

2010 3 27

成都市树德中学从2000年开始在学生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和开展活动课——十年前就为新课改预热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了《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规定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三年共计270个学时,选修课Ⅱ(学校课程)至少6个学分。如何开设校本课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会不会耽误学习?这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日前,成都市树德中学召开新课改预演和探索专题会,介绍了学校10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的经验和成果。

◆ 研究性学习

吹响新课改的“号角”

2000年起,树德中学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研究性学习主要在高一、初一实施,每周安排两课时。学生和老师通过互动提出研究课题,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在老师指导下在校内外开展调查和文献查阅,最后总结形成书面报告,进行答辩。优秀成果用展板展示,优秀研究课题还将推荐至上级主管部门。

一开始,家长和学生很不理解:这一板块占用了大量时间,会不会耽误学生的成绩?但10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研究型学习后,树德中学的教学评价仍然备受社会、家长的好评,而因研究型课题获得科创大赛奖项的学生还特别受大学青睐。

5·12大地震后,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201010班学生魏嘉仪先后8次去都江堰、青城山等灾区进行走访,调查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她拍照百余张、记录下的采访记录达几十页,去年5月,魏嘉仪写出《关于灾后重建阶段受灾群众生活及心理需求的调查报告》研究项目,提出了政府加强灾区群众生活保障、如何有效解决板房闲置问题等系列建议,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目前她已被保送到西南财经大学。“这样的体验是一笔终身财富!” 魏嘉仪说。

“预热新课改,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年。”树德中学副校长毛道生说,“目前高考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知识面、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死读书的人,就学习抓学习的人是考不好高考的,学生必须立足于综合素质的发展才有竞争力。” 

◆ 学生选题

创意无限,彰显个性

《关于90后脑残的调查和思考》《刘海对视力的影响》《中学生书包颜色与其文理科选择的相关性调查》《电脑的广泛使用对中国汉字传承的影响》《喜羊羊的魅力》《农场物质循环》……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视野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想象。他们的选题内容涵盖时政、社会热点、文化、娱乐、教育、城市建设、商业、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

据了解,2010年,树德中学2000多名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参与研究性学习,宁夏街校区学生开发了137个课题,光华校区学生开发了145个课题。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调查技巧,而且对一些问题也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有学生调查刘海对视力有无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留右边刘海的人比留左边刘海的多得多,或许这就是宏观上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差的原因之一;还有学生对书包和文理分科有无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后,得出的结论是,理科生多背深蓝色书包,比例达到82%。文科生则是深蓝色、黑色、橙色三分天下。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来锻炼自己、了解社会。”毛道生认为,学校不会要求学生研究的问题要有多深,更看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对未来社会的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应该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  

◆ 选修课程

以校为本 与时俱进

新课改后,选修课Ⅱ(学校课程)至少6个学分,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开设校本课程。

在树德中学,活动课主要在高二和初二年级实施。师生互动产生课题,学生自主选课,通过走班制上活动课。2010年,树德中学在高二年级的活动课中开发包括学科辅导类、兴趣特长类和视野拓展类等52门活动课。有专门针对文科生开展的“物理讲座”和“生活中的物理”,培养文科生的科技素养和科学思维;有专门针对理科生的“生活中的哲学”,旨在培养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篮球、排球、武术、动漫制作和欣赏,影视欣赏等课程。

树德中学认为,选修课要避免成为学科教学课的延伸,而要立足于以互动性、可选性、针对性来充分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拓展学生的视野。

面对新课改后,很多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提出的师资有限的问题。毛道生说,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要充分了解,并努力挖掘校内老师的潜力和特长。他举了一个例子:树德中学的宋京美老师本是化学老师,但她平时对学习韩语有兴趣,也上过一些培训班,所以学校就让她当“韩语入门”这门活动课的老师。

毛道生说,学校在设置选修课的时候,应该对每届学生进行调研,要首先明白学生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必须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学校应该掌握选修课程设置的主导权,对所开设课程“严格把关”,让这些课程真正带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那么,选修课是否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呢?毛道生认为,选修课程的设置应该遵循“在传承中有所变化”的原则。“通过几年的课程实施,每个学校都会出现一些固定的、传统的、经典的选修课程,这就保证了选修课程拥有一定的延续性、稳定性。当然,在稳定的同时,选修课程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学生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报记者吴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