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manbetx电脑端
化学组:王继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为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介于第一节《钠》和第三节《碱金属》之间,以钠的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对碱金属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推导。符合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钠的另外几种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热稳定性的介绍,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教材在这里的编排,体现了化学学习方法中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应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
从具体内容分析,新教材强化了原教材缺乏或薄弱的特点:
1、突出实验引探功能:4个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3种钠化合物的性质;家庭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2、重视知识实际运用:围绕本节教学的重点物质组编一道鉴别运用的讨论题,并介绍了钠的碳酸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强化化学史实教育:编入阅读教材“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学生分析]
本堂课的实施对象为我校2010级9班。该班为平行班。班上学生的化学基础较弱。而且由于高一材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已经被消磨了许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想去解决的问题。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与动手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性质,进行比较的方法。
3、初步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Na2O2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教学媒体]
1、电脑、投影仪、课件用 Powerpoint、Flash制作
2、化学实验用品: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酚酞试剂、品红试液、二氧化锰
3、教学场所:化学实验室
[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知识能力上的难度要求不大。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归纳、掌握化学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知识、能力目标转化为一个又一个有待师生去解决的探究式问题,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对比实验、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引导 |
学生活动 |
板书设计(及课件内容) | ||||||||||||||||||
[引入新课] |
[讲]补充演示“滴水取火”实验 |
观察:棉花着火,产生疑问 |
| ||||||||||||||||||
Na2O2的物理性质 |
[板书]一、Na2O2的性质 [演示]装在玻璃瓶中的Na2O2 |
学生观察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个别回答。 |
[板书]一、Na2O2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 | ||||||||||||||||||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
[演示](实验2-5)并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强调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试管壁温度变化,生成气体是否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课件投影本实验的要求) 实验现象:(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 2Na2O2+2H2O=4NaOH+O2↑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个别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⒈现象:①滴入水后有气体生成,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滴加酚酞后变红、④振荡后褪色,⑤试管壁发烫 ⒉有气体生成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有O2生成,滴加酚酞后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学生写出该方程式] ⒊2Na2O2+2H2O=4NaOH+O2↑ 4、“滴水取火”实验解释:棉花里有Na2O2,滴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棉花着火,产生O2助燃。 |
2、化学性质 ①、Na2O2和H2O反应 [投影] 1、说出实验现象 2、通过现象推出产物,写出方程式 3、解释课前“滴水取火”实验 [[学生写出该方程式]板书] 2Na2O2+2H2O=4NaOH+O2↑ | ||||||||||||||||||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
[设疑]运用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Na2O2与水反应中Na2O2的作用(价态归中和邻位价态原则) 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课件演示]动画辅助理解Na2O2中-1价氧化合价变化 [强调]氧化剂还原剂都为Na2O2 [副板书] : [设疑]怎样验证有双氧水的生成呢? [提示]初中学过双氧水的反应 [设疑]实验过程中滴入酚酞变红,但为什么最后颜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有几种? [设疑]请同学们来设计实验来验证褪色的原因到底是哪种? 让学生回答,评价实验合理性,敲定实验方案 |
学生练习、回答 学生看书,领会、理解,掌握Na2O2的强氧化性 [讨论][总结] [学生实验验证]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 现象:立即有大量气泡生成 [学生分析]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1、初中课外活动的时候看过,浓碱可使红色的酚酞褪色2、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氧化酚酞使之褪色 [学生讨论分析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 实验一: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酚酞褪了色的溶 |
[[学生写出该方程式]板书] 氧化剂还原剂都为Na2O2 [板书]Na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织物、麦秆 、羽毛等 [课件展示可能原因] 1、浓碱可使红色的酚酞褪色2、双氧水的强氧化性氧化酚酞使之褪色 | ||||||||||||||||||
|
[指导学生实验的规范性操作] 引导学生看书 [分析解释] Na2O2中-1价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板书]Na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织物、麦秆 、羽毛等 |
液加水稀释 [现象] 水稀释后,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二:向品红溶液中加少量的过氧化钠 [现象]溶液褪色 |
[课件展示结论] 1、使溶液褪色的原因不是碱 浓度过大 2、双氧水的氧化性氧化了有色物质从而褪色 | ||||||||||||||||||
Na2O2和CO2反应 |
[补充演示]让学生对着包有Na2O2的棉花内吹气 2、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阅读书本,说出产物,写出方程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Na2O2的性质,想一想Na2O2有什么实际应用? [板书]: 2Na2O2+2CO2=2Na2CO3+O2 用途: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供氧剂 |
[学生实验] 对着包有Na2O2棉花内吹气 观察:棉花着火 1、讨论,结合书本得出结论:产物是Na2CO3和O2 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与H2O、CO2都能反应放出O2,因而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
[[学生写出该方程式]板书] ②、Na2O2和CO2反应 用途: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供氧剂 | ||||||||||||||||||
Na2O和Na2O2的性质进行对比 |
[讲]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关于氧化钠的性质,填表 用课件将Na2O和Na2O2的性质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
师生讨论 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讨论 |
二、钠的氧化物
| ||||||||||||||||||
课堂 小 结 |
知识点回顾 |
学生练习 |
投影练习题 | ||||||||||||||||||
作业 |
|
新学案双基精练 |
|
[教后反思]
一、学生表现
1、本节课学生活动很多,学生一直都处于兴奋之中,从而有可能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把握好课堂节奏的同时,注意对知识点的落实。
2、本堂课学生在演示实验时会出现不规范操作。
例如: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操作不规范。教师要注意把握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实验规范性操作指导。
3、学生对初中知识遗忘程度较大,对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及性质已经模糊不清,例如:不知道Na2O与水反应与CO2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4、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
①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出错
②物质性质记混淆
③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出现新题型有畏难情绪
二、教师反思改进
1、在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时候,应补充讲解初中教材上未涉及到高中教材要求了的一些概念,例如: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酸式盐、碱式盐等。为高中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2、在实验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规范。
3、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纠正其不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