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您认为学生进行职业考察的意义是什么?
陈东永: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滋养,离开了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陶冶,教育就会失去生活的温度和文化的根基,学生的公民素养、审美情趣、社会伦理、道德情操就会极度缺失,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书本的学习,是绝对无法完成的。
龙应台在《玩,便是最好的教育》这篇文章里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上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
华西都市报:占用两天课堂时间,是否会耽误学生的学习?
陈东永:坦白地讲,当下的学校教育,赋予学生深入生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触摸世界的机会太少。当下的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在虚拟现实中浸泡的时间不少,但缺乏在真实的、真正的生活中去认识和发现自己。试想,如果我们缺乏对自我最清醒的认识,最准确的了解,我们如何去规划自己、发展自我、塑造一个最好的自己?因此,给学生两天时间去规划自己,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如果我们只是站在分数的角度上去思考教育,我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课程会对我们的学习学业有影响,但是,我们如果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上,站在人的发展角度上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短浅的思考。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一个完整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教育教学的时候,这样的课程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业有影响,还会给他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巨大的动力和帮助。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选择了电子科大,交大,132厂等地作为学生的考察基地?
陈东永: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参与等方式,来增强我们对社会与生活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社会性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而此次我们组织学生进入大学,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城市博物馆,走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职业考察,既是想增长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是想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职业,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那个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点,那个有可能成为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去发展这个点,砥砺这个点,成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方向。
从2018年开始的高考新方案,要求学生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最有兴趣,最擅长,最愿意深入而持久学习的学科和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必须把这个选择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规划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效而富有意义的选择。
查看原文:华西都市报